13草业一班王思妍
《吕氏春秋》有言:“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古人所云,旨在告诫后人资源有限,如果不加以控制,毫无节制,那明天的希望可谓是空谈一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课题,我们必须做到“人人尽责”。只有足够澄澈的水和蔚蓝的天才能让我们的美好未来变得更加生动蓬勃。
在十八大以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格外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句话阐明了一个重要观点——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被认识到的环境问题已不足以成就我们所期待的“碧海蓝天”。我们大量使用的矿物燃料燃烧后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人类生产所用的化合物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还有日益严重的酸雨,淡水资源遭到破坏以及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一切危险因子在威胁着人类居住的环境,如果身处其中的我们依然坐视不理,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坐以待毙,而不是美好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不仅包括人的劳动力和创造力,还包括作为人类生存依托和劳动力对象的自然界。看着每天川流不息的车辆,再看看马路上熙熙往往的人群,他们面无表情,为了所谓的生计奔走八方,随意扔只烟头,随手丢片垃圾,他们眼里只有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狭隘地带,他们从未抬起头眺望过蓝天,也从未考虑过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遭遇着什么。对于环境的恶化,他们似乎觉得这只是出现在神话电影里的一个烂情节。我只想说,总有一天,当你再抬起头时,这片天已不再是蓝色,人们眼中的“生计”会瞬间变得九牛一毛,甚至一文不值。
人们总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有许多难以回到最初时候的事情,但趁我们还可以对环境做些什么时,不要让悲剧上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节约一滴水,拾起一片垃圾,种下一棵小草,也是我们在努力。当我们身处一片碧水之上一际蓝天之下时,我们的希望正在萌芽,未来的一切还会不生动吗?
就让“保护环境”这一课题深入人心,要知道,人类有情,万物皆有情。就把我们生动的未来之梦寄托在碧水蓝天中去,这片蓝天,有我们的双手共同撑起。污染走开,绿色回来,生态梦想,承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