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银河集团186net银河集团186net组织的内蒙古草原样带调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这次由32人组成的样带调查队在李海港教授的带领下自呼和浩特出发一路向东,完成了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等主要草原类型的取样调查。
内蒙古草原样带调查路线图
这次的调查工作是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安全的讲话精神。早上7点,调查队的师生在银河集团186net银河集团186net新区生科楼集结出发,按照计划,准备奔赴美丽的草原。
出发前的准备
这次很荣幸的请到了澳大利亚科学院、荷兰科学院和荷兰皇家艺术科学院院士Hans Lambers、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荷兰Wageningen大学的教授Ton Bisseling与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张朝春老师、荆晶莹老师来指导这次的草原样带调查工作。
主要的样带调查工作分为植物样品采集、土壤样品采集、土壤动物样品采集与草原昆虫捕捉4个部分。
第一步先是植物样品的采取。首先要剪取样方框里的植物样品,并剪取整个样带地的建群种与优势种。同时要在每一个样地,随机选取样方点进行植物频度的调查。这样的采取方式是为了测得植物的功能与性状,并计算出样方地的草原植被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
第二步就是采取土壤地下生物量(根)、土壤样品、土壤动物、原状土的采取。挖坑取原状土,用环刀取土壤动物。
第三步则是草原昆虫捕捉,相对于植物、土壤样品的采集来说,昆虫的捕捉较为简单。风力小条件下,利用捕虫网进行捕捉即可。但是,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想要没有风,那是一种“奢求”。所以也让昆虫小组的成员为之“费尽心思”,最后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捕捉了草原上的9种昆虫。看似简单,却也充满技术性的一个工作,为的只是能够充分了解草原昆虫的活动行为,了解昆虫在草原中扮演的“角色”,为建设更美内蒙古草原注入一份力量。
内蒙古草原是建设内蒙古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的独特优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草原建设的更好更美。收集这些植物、土壤、昆虫样品,一方面是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多样性,为草、畜、牧平衡寻求更好的建设政策,更是为草原资源数据库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从学科的角度来说,这次的样带调查是集草学、农业资源环境、生态学等多学科相互交融的工作。这一路在老师员工们的热情交织下,顺利圆满的完成调查任务。
13天里,我们经历了从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到草甸草原的整个过程。从呼和浩特一直向东,植被覆盖度越发明显,越往东走,植被覆盖度逐渐变高。导致形成这样明显的覆盖度,最直接的因素应该就是降水量,还有一些潜在的限制因素。所以草原的修复与建设迫在眉睫。
从7月15号的“一无所知”开始到27号的“满载而归”,调查队的师生,历经13天,穿越过4个盟市,经过8个城市,调查了7个样带地,收取了16条样线(针茅草原9个、羊草草原1个、杂类草原1个、丛生禾草1个、低地草原4个)的植物与土壤样品,欣赏了从荒漠草原到草甸草原耐人寻味的风景,品味了蒙古族人民慷慨豪放的风土人情,全程共计约4300多公里。
13天中。调查队的师生不仅完成了科研任务,团队建设任务,而且还收获了风景、人文、知识、友谊,也明白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取得明显进展,才能建设更美内蒙古。
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基于优先性与公益性的原则,为团队服务、为国家的生态战略服务、更为科学服务,构建公益性的样品库和数据库。为建设更美中国,贡献出内蒙古的力量。
期待着我们2020年的相遇,期待收获更多的、不一样的经历。2020年,让我们继续奔跑,在西线相会。